內蒙古物探公司找水定井有必要理清的幾個基本概念
1、鑿井后成井與成功的區別
不少人錯誤地把“找水定井”誤解為“找出地下哪里有水”,其實絕大多數地方的地下都有水的存在,無非是水多水少、或深或淺不同而已。我們認為“找水定井定義”應該是:“在特定區域內找出含水量相對很大、能夠滿足用水需求的很好的位置確定井位”。因此,找水定井是否成功與鑿井后能否成井的概念并不完全一致。一般來講,鑿井后只要有一定連續的出水量、不會一抽就干,就可以說是成井了,但不能說就是成功了。成功的概念應該是你在區域內定的井鑿井后比別人已打井的出水量只大不小,若是別人打井每小時出水量是30方,你定井鑿井后出水量是25方,則只能說是成井、卻不能說是成功;若是別人打了幾口井都沒有水,你定的井鑿井后只出了2方水,也可以說是定井成功。
2、地殼表層遍布大大小小的斷裂構造
地殼表層在構造運動和應力作用下產生各種大大小小的裂縫,它們形成了地表水的下滲通道,地下無論深淺的含水層都是通過這些裂縫向下滲透匯集而成的,這些張開的裂縫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斷裂構造。地下水系發育程度取決于張性斷裂帶構造的規模,斷裂構造的規模越大,構造內含水裂隙發育越好、透水通道越暢,滲水量就越大、下滲深度越深。大斷裂構造的淺中層是由許多裂隙發育的小斷裂構造組成的,越向下含水裂隙越少、越趨向于斷裂中心。斷裂構造是地表水能夠下滲的基本保證,而斷裂構造內破碎帶的規模、不同地層巖性孔隙度和裂隙的大小所形成的容水空間決定了蓄水量的多少。原則上來講,找水定井就要找賦水性好的斷裂構造。
3、貧水區并不是就打不出水
有不少屬于唯地層論的專業人員,僅僅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及掌握的水文地質資料,不需要物探儀器、在實地踏勘后就可以手指定井;還有的僅憑地質圖標定的地層情況,大手一揮就說這一帶屬于貧水區、打不出水,那一帶打多深就可以成井。其實是他們過于看重地層巖性的賦水性,看到屬于賦水性差的地層就認為這一區域不能定井,看到屬于賦水性好的地層就認為只要打到某一層裂隙孔隙發育較好的地層肯定就會出水。內蒙古物探公司哪家好?貧水區只是說地層巖性的滲水性和賦水性較差,相對而言較難找水定井而已。但是實踐證明,在富水區定井位置不合適一樣成不了井,在貧水區找到含水斷裂構造定井卻能成井,關鍵還是要找到斷裂構造精準確定井位。
4、并不是只要打到賦水性好的地層就能成井
水文地質資料通常介紹,砂層、卵石層等松散沉積層內孔隙發育、水的連通性好;還有可溶性巖石中的巖溶水、脆性巖石中的裂隙水,也屬于同層流動性較好的地層。此定義雖然準確無可厚非,但容易讓人只看到水的存在形式而忽視了水的來源,有不少唯地層論者看了勘查區域的水文地質資料就判定是貧水區或富水區,看到地下某一深度層巖性賦水性好就認為只要打到這一地層肯定能夠成井。
5、不能僅憑水文地質勘查結果推斷定井
地質圖上的紅色實線只是通過地表勘查結果標定的斷裂帶,大多是早期地殼活動造成地層錯動在地表巖石裸露觀察到的巖層變化,有賦水性較好的張性斷裂帶、也有賦水性較差的壓扭性或壓性斷裂帶,有的只是斷層接觸帶,這些只能說明該區域經歷過構造運動,不能說明構造的性質及其賦水性。即使是在實地勘查看到巖層變化及傾角,也很難推斷出斷裂的性質及其賦水性,只能據此縮小找水定井的勘探范圍、確定靶區,但不能僅憑推斷盲目定井。
5、不能僅憑幾個測深點就盲目定井
張性斷裂經過多期沉積填充會形成多層V形含水裂隙,斷裂構造內所謂的含水層其實是多個V形底處沿斷裂帶形成的含水通道,定井孔位只有穿過多個含水裂隙V形聚水底部,不僅僅靠含水裂隙供水,更多的是靠流動性好的多個含水通道供水,才能保證出水量更大、且源源不斷。若是井孔位只是打在V形構造兩側的斜坡上,僅靠一側的幾個裂隙供水,則出水量不會大、且容易斷流。所以,找水定井時若只是憑經驗選擇幾個點進行測深勘探,內蒙古物探公司比較含水相對較好的點就盲目定井,根本就搞不清楚斷裂構造中心在哪里、所定井位是在構造的什么位置,鑿井后可能會出水、但很難保證出水量的大小、水源長期不會斷流。